“符”自甲骨,本意为符节,一种凭信之物,符作为出入门关时使用的凭证,相当于通行证。
符箓最早来自黄帝云书。黄帝善作云书,故以云为纪。云书是以流云为主要模拟对象的一种书法。云書在秦汉之际演變为符籙,古人相信天神以雲彩的形式顯現出來的圖紋或篆文,方士、道士将它记录下来,便是符箓。
護身符:用於保護佩戴者免受邪氣侵害。
鎮宅符:用於鎮壓邪氣,保護家宅安寧。
驅邪符:用於驅除邪魔,消災解厄。
祈福符:用於祈求神靈庇佑,增福添壽。
治病符:用於治療疾病。
符籙融合了道教的宇宙觀、符號學、咒語學等多種元素,具有神秘而強大的力量。
佩戴:將符佩戴在身上,以求保護。
張貼:將符張貼在家中或特定的場所,以鎮壓邪氣。
宋代苏轼《天篆记》中说:道教方士之书“笔势奇妙,而字不可识。”
明代陶宗仪在《书史会要》中也认为,道教的书法“其书类飞白而不真,笔势道劲,莫能传学。”